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孔子当代媒介形象嬗变研究——以《文史哲》杂志为例
本研究以1951—2019年为时间跨度,选取《文史哲》杂志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当代孔子媒介形象的嬗变。通过分析可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政策和传播媒介等因素,深刻影响了孔子媒介形象的呈现。《文史哲》杂志也因其类型和定位的不同,在报道主题、语言风格、受众定位等方面呈现显著特征。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孔子形象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及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1]王仲犖.对孔子评价的一点意见[J].文史哲,1962,(05):20-21.
[2]李观安,郑广玲.从孔府办的“四氏学”看“有教无类”的虚伪性和反动性[J].文史哲,1974,0(1):7.
[3]胜天.批判“天命观”,树立革命观——从曲阜县夏家村的发展看孔丘“天命观”的反动性[J].文史哲,1974,0(1):8.
[4]胡维华,孙守坤,王宗慧.孔丘“孝道”的反动性[J].文史哲,1974,0(1):9.
[5]蔡尚思,李华兴.学习毛主席有关孔子论述的一些体会[J].文史哲,1978,0(6):4.
[6]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匡亚明同志谈研究孔子问题[J].文史哲,1982,0(6):12.
[8]孔范今.历史价值范畴里的符号选择——鲁迅批孔新议[J].文史哲,1992,0(2):11-18.
[9]宋志明.从批孔到释孔的转折[J].文史哲,2001,(03):26-31.
[10]钟书林.对话圣贤与经典——孔子成圣之路与先秦诸子经典的形成[J].文史哲,2016,(02):76-9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