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地方农林院校教育体系改革构建研究
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构进行研究,针对传统农林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问题,适应新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以培养农业领域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适合乡村振兴需求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促进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为地方高校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可参考理论基础。
[1] 林刚.新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制度变迁研究(1949-1978)[D].扬州.
[2]王琦,徐少华,金哲权.依靠科技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以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2024(40);81-83.
[3]马利强. 高校基本职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策略研究[J]. 中国农机装备.2024(6);100-102.
[4]陈美球,廖彩荣,陈小涛.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及改革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22(6);16-23.
[5]郭鑫,任婷婷,袁寒梦,罗秋艳,吴义强,卿彦.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农林院校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山东化工.2020(49);179-180.
[6]王琳,贺志强,袁延绪.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教学改革困境与突破[J].农村科学实验,2024,(18):169-171.
[7]党娜.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教育价值取向调整与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4,4(20):189-192.
[8]王小航,贾一波,豆书龙.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实践与经验启示—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2023(2);110-113.
[9]杨惠菊.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24(39);53-57.
[10]候玲玲,谭建辉,凌博楠,全毅,缪子怡.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乡村振兴.2024(6);127-130.
[11]时玉坤.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3.
[12]任军辉,邵妍丽.新农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6):12-14.
[13]卢恩科,郭艺鹏.新农科背景下实验室在智慧农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与挑战[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9):1-5.
[14]侯华兰,唐维,吕钊彦,等.“课-赛-研”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课程为例[J].园艺与种苗,2024,44(09):80-82.
[15]徐佳丽.新农科背景下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路径—— 以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16):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