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7
日本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考生的语料,按照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提出教学建议的思路进行研究。参考偏误产生的位置和否定形式将偏误分成比较主体偏误、比较基准偏误、比较结果偏误、比较词偏误和否定形式偏误五大类型。比较结果成分杂糅问题最为严重,误加不必要成分或误代不合适成分的问题也有出现。将偏误原因分为对比性偏误和非对比性偏误两大类进行详细分析,并在分析了日本考生的“比”字句书面表达的偏误之后,为“比”字句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建议。
[1]姜桂荣.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习得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袁亮杰. 基于HSK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比”字句偏误分析[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3).
[3]陆庆和.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孟国. 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彭小川, 李守纪, 王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6]吕必松.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1993(2).
[7]邵敬敏. “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J]. 中国语文, 1990(6).
[8]荀恩东, 饶高琦, 肖晓悦, 臧娇娇. 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语料库语言学, 2016(1).
[9]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0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