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
《九歌》中酒神精神的文化镜像与精神溯源
酒神精神可追溯至西方的一种哲学概念。其内涵包括诸多方面,如醉是进入酒神世界的一种状态,使人的主观进入忘我之境。这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亦有体现,甚至比西方出现的要更早。以《楚辞》中的《九歌》为代表的文学中就包含这种酒神精神特质。但是这种酒神精神不同于西方,其背后是楚文化的镜像投射:既根植于楚地“信鬼好祀”的巫祭传统与“以酒通神”的习俗,又受中原礼制的隐形规训,在狂欢中始终遵循等级秩序与伦理规范。
[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5页.
[2] 胡家祥.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辨识--从尼采的有关阐释“接着讲”,美与时代,2004年第1期.
[3] 参见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载狂欢化理论简单概述:概言之即将狂欢式内容转化为文学语言的表达,就是狂欢化。狂欢化文学的一个首要特征就是其文学体裁和语言
形式是自由无羁、丰富多彩的.
[4]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60页.
[5]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81页.
[6]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90页.
[7] 王一川.“兴”与“酒神”:中西诗原始模式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4.
[8]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21页.
[9]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东方学会1927年版,第25页.
[10] 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70页.
[11] 梁凤荣《酒,周公神权法思想管窥》,《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2] 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
[13]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十卷,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14] 左丘明著,韦昭注《国语》楚语上第十七,四部丛刊景明嘉靖翻宋本.
[15] 郑玄注,陆德明音义《周礼》卷五《春官宗伯》第三,四部丛刊明翻宋岳氏本.
[16]《纂图互注礼记》卷九《玉藻》第十三,四部丛刊景上海涵芬楼藏宋刊本.
[17] 朱申撰《周礼注解》卷二《天官冢宰》,四库全书本.
[18] 郑玄注,陆德明.《纂图互注礼记》卷十一《乐记》第十九,四部丛刊景上海涵芬楼藏宋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