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6
Fall 2024
马克思恩格斯生产社会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生产社会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技术革命所构成的生产力飞跃,构筑了这一理论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为其提供了适应的社会背景,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凸显则作为该理论成立的现实依据。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汇聚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特有的历史合力,为其生产社会化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前提条件,共同推动了这一理论的诞生。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王治东,罗海旗.马克思生产工具理论的三重逻辑架构[J].哲学分析,2023, 14 (01): 61-74+197.
[6] 王传利.社会化大生产的逻辑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 (07): 56-66+160.
[7] 高泽华.经济学说史视阈下的生产社会化: 本源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8, (04): 54-62.
[8] 高泽华.生产社会化理论的本源与分析框架——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总结和阐释[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 8 (06): 9-38.
[9] 辛向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史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 (01): 79-85+160.
[10] 邱海平.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 (07): 13-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