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4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2
Citations
7
Views
20 June 2025

烽火丹青:抗战美术与民族精神的崛起

延庆 刘1
Show Less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
HASS 2025 , 1(4), 29–32; https://doi.org/10.61369/HASS.2025040018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本文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美术对民族精神崛起的推动作用。在民族危机下,美术工作者从象牙塔走向烽火场,以木刻、漫画等形式助力抗战宣传,其作品兼具艺术创新与民族情感共鸣。抗战美术多维度记录时代创伤,揭露侵略暴行,歌颂抗争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视觉史诗。同时,美术家们守护民族文化遗产,以文化坚守对抗侵略。抗战美术的价值超越艺术本身,其精神在战后延续,融入民族文化基因,激励后人。它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民族自我觉醒的艺术丰碑,持续传承的精神火炬。

Keywords
抗战美术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References

[1]郑勤砚.《美术教育与社会变革: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第76页.
 [2]《武汉抗战美术运动1938》.湖北省文旅厅,2014 年 9 月 29 日,http://wlt.hubei.gov.cn/hbmoa/xsyj/yjkt/ztyj/202007/t20200702_2427896.shtml.
 [3]赵昊. 晋察冀边区初小教科书红色主题教育的图像传达[J]. 美术,2018(8):102-106. 
[4][英 ]阿诺德·豪瑟.《艺术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页.
 [5]李松.《中国现代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17页版,第233页.
 [6]陈业诗,林银焕.南洋华侨的抗日救亡美术运动 —— 以新马地区为中心 [J]. 艺术生活,2023 (6):20 - 35.
 [7]孟楠,左红卫.论抗战美术在新疆的发展 [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6 (3):63 - 68.
 [8]钱华欣.抗战时期徐悲鸿在渝美术活动述评 [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1 (5):100 - 103.
 [9]凌承纬.《刀与笔的战斗——抗战大后方美术史研究》,重庆出版社,2021年,第131页.
 [10]张晓凌.《民族精神的视觉表达:中国近代美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