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4
Fall 2025
跨文化交际理论模型视角下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基于构成要素类、发展阶段类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主要聚焦外语教育和专业建设等研究领域,笔者侧重将对话互动类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聚焦阐释现有外交话语体系。本研究立足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中经典的Spitzberg二元对话模型,自建2020-2024年中美国外交部新闻记者发布会记者问答小型语料库,借助Lancsbox分析工具,分析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发现:1)中美外交发言人在言外之力指示手段上呈现趋同特征,但是在语言使用策略上美国倾向于直接、明确的沟通方式,而中国则更注重含蓄、间接的表达,以及通过强调和判断动词来表达立场,这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社会语境、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差异。2)中美双方在动态互动、感知与适应、关系导向、多维度:感知准确性、适应性、灵活性等方面基本呈现趋同。研究中美外交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使用策略,可以丰富政治外交话语分析框架,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
[1]毕卓,刘风光.基于仪式规程理论的外交话语冲突性回应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2022,45(06):767-77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5]刘风光,石文瑞,邓耀臣.中美政治建议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以外交话语为例[J].外语教学,2019,40(2):44-50.
[6]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