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4
Fall 2025
清明节的多重意象:从传统祭祀到现代法定假日的文化解读
清明节最初作为古代节气体系中的一个节气,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华人社会中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强调祭祖扫墓活动的深层意义,体现了对国人对孝道的追求。此外,清明节还包含了踏青赏春等活动,展现了春日生机和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0世纪初,清明节被定为民族扫墓节,成为法定假日,凝聚了民族向心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至今,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传承着祖先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
[1]冯时.《天文学史话》(台北:国家出版社,2005),页 84-85.
[2]梅政清.《中国上古天文学之社会文化意涵》(台南: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页19-20.
[3]《逸周书》卷六〈周月〉.参见(清)朱右曾校,《逸周书集训校释》,(台北:世界书局,1957),页86.
[4]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2,页 3-5.
[5]依《淮南子》〈天文〉载:“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便把一回归年配合每十五天转换的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平分为二十四节气。参见(西汉)刘安撰,《明刻淮南鸿烈解》,(台北:鼎文书局,1979)卷3,页 120.
[6](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收于(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58),页 729.
[7]张勃,〈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民俗研究》2007年1月,页 170-175.
[8](刘宋)范晔,《后汉书》(台北:中华书局,1965)卷91〈左周黄列传〉,页 7-8.
[9](西汉)桓谭,《新论》卷11〈离事〉;收入(清)孙冯翼辑注,《桓子新论》,《中华书局据问经堂辑本校刊:四部备要(子部)》,(台北:中华书局,1965),页16.
[10]《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寒食,挑菜。斗鸽、镂鸽子、斗鸽子。”参见(南朝梁)宗懔撰,收入《中华书局据汉魏丛书本校刊:四部备要(史部)》,页5.
[11]张勃:〈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民俗研究》2007年1月,页175.
[12](唐 )谢观〈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国有禁火,应当清明,万室而寒灰寂灭,三辰而纤霭不生。木铎罢循,乃灼燎于榆柳,桐花始发,赐新火于公卿,由是太史奉期司烜不失平明而钻燧……于时宰执具瞻,高卑毕赐”。 参见(清) 董诰,《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卷758,页3489.
[13](宋)王溥,《唐会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卷82,〈休假〉,页1518.
[14]“贞观初,诏中书令房元龄、祕书监魏征,礼官学士,备攷旧礼,着吉礼……宾礼……军礼……嘉礼……凶礼……国恤礼”、“苏氏曰:五礼等威,……永徽之初,再修典礼,遂删去国恤礼。”见《唐会要》,卷37,〈五礼篇目〉,页669.
[15](东汉)郑玄,《礼记》(台北:艺文印书馆,1985)卷15〈月令〉,页299.
[16]林师素英:〈论郑风‧溱洧中的礼与俗-兼论上巳节的由来与定型〉《第六届通俗文学与雅正文学研讨会》,页64.
[17]清明节在寒食第三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参见(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17〈清明‧序〉,页181.
[18](宋)周密,《武林旧事》(扬州:广陵书社,2003)卷3〈祭扫〉,页5.
[19] 张君 ,《神秘的节俗-传统节日礼俗、禁忌研究》,页105.
[20]巩宝平,〈汉代节日发展的历史走向〉《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页19.
[21]吕大吉、牟锺鉴.《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一)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页 121.
[22]李永匡、王熹.《中国节令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页 48-49.
[23](清)陈梦雷撰.《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台北:鼎文书局,1976),卷39,页411.
[24]《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39,页 409.
[25]《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39,页 412.
[26]陈正之.《台湾岁时记──二十四节气与常民文化》(台中:行政院新闻局中部办公室,1997年3月初版),页60;〈闲话清明〉,《台湾日日新报》,1900年4月8日,版6;闻健,〈扫墓械斗 漳泉先民分开祭祖〉,《联合报》1987年4月4日,版17.
[27]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页258.
[28]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令第142号:〈「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 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所有植树节应即废止清明节各机关照常办公」〉,《国民政府公报》47期,1928年4月,页10–11.
[29]〈民族扫墓节 戴等在周陵茂陵植树〉,《中央日报》1934年4月5日,张1版2.
[30]〈民族扫墓节感言 邓家彦昨在国府报告〉,《中央日报》1937年4月6日,张1版4.
[31]〈缅怀华夏国魂 年年遥祭黄陵 台光复致敬团呈总统 请规定每年遥祭日期〉,《中央日报》1950年8月26日,版4.
[32] <民族扫墓节 将放假一天〉,《中央日报》1972年3月5日,版3.
[33]内政部令台(89)内民字第8962562号,〈修正“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第3条、第5条条文〉,《行政院公报》7卷2期,2001年1月10日,页76–77.
[34]〈移风易俗动“清明”〉,《人民日报》1964年4月10日,版2.
[35]〈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人民日报》2007年12月17日,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