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性别概念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综述与展望
女权运动推动性别概念从生理拓展至社会文化建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旨在批判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与翻译的束缚。西方翻译研究曾现两种思路,国内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后结构主义促进了性别概念的解构与范畴的拓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性别研究与翻译研究结合的产物,能极大地拓展翻译研究的视域。本文先从性别概念出发,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内涵与变化。然后分析在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角度中,从性别概念中发展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展现。最后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为未来性别概念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与思路。
[1]Alcoff,Linda.Cultural Feminism versus PostStructuralism:The Identity Crisis in Feminist Theory[J].Signs,1988,13(3):405-436.
[2]Butler,Judith.Theoretical Debates in Feminist Linguistics:Questions of Sex and Gender[A].In Ruth Wodak(ed.).Gender and Discourse[C].London:Sage,1997:21-36.
[3]Flotow,Luise von.Gender and Sexuality[A].In Mona Baker&Gabriela Saldanha(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2nded[Z].London/NewYork:Routled
ge,2009:122-126.
[4]宋美华.后现代翻译研究:后殖民、女性、解构[J].中国翻译,2020,41(02):16-25+187.
[5]栾海燕,苗菊.翻译研究纵横:从女性主义到文化外交——路易斯·冯·弗拉德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5,36(03):70-74.
[6]Alvira,N. B.Interviewing Luise von Flotow: A new state of the art [J].Quaderns. R ev.trad.,2010,17:283 - 292.
[7]宋莉华.从晚清到“五四”:传教士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蘖[J].文学遗产,2009,(06):87-98.
[8]赵启红.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译者群体的双重追求——民族大义的青年捍卫者和女性话语构建的引路人[J].中国青年研究,2019,(12):109-114.
[9]李红玉.西方性别视角下的翻译史研究综述[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7(03):85-89.
[10]孙子尧.多元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9,40(02):28-38+190.
[11]刘立香.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偏离及其接受——基于薛绍徽翻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2):196-202.
[12]王楠,罗艳梅.“无名困境”之名——社会心理视域下《觉醒》与《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生存困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06):534-539.
[13]马会娟.加拿大学者视角下的当代西方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05):131-138+160.
[14]林吴峻民. 西施的“他者”困境——女性主义视域下两岸中国歌剧中西施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 [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 27 (06): 65-75.
[15]梅学芳.存在女性主义叙事的创新与困境——从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谈起[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1(1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