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民族村落空间变革研究——以三江县丹洲村为例
【目的】多民族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是地理、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空间布局形态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影响丹洲村公共空间变革的主要因素,为激发丹洲村公共空间活力、促进地区多民族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鉴。【方法】以三江县丹洲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综述法构建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进行确定,剖析影响公共空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共空间评价的赋权结果为在地性(0.378)>融合性(0.311)>主体性(0.176)>历史性(0.135)。【结论】立足丹洲村公共空间评价结果,提出增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适配、打造空间保护与民族传统的再现、发挥主体性治理与社区共建的建议,以期为激发丹洲村公共空间活力、推动地区民族聚落公共空间优化和文化保护提供借鉴。
[1]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12):21-24.
[2]韦浥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蔡群,廖继武.南岭民族走廊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三峡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6(05):57-63.
[4]胡金龙,滕耀宝,樊亚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1,41(3):580-588.
[5]李伯华,徐崇丽,郑始年,等.基于图式语言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以湘西南侗为例[J].地理科学,2020,40(11):1784-1794.
[6]高恒冠.场域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空间生产研究——以广西丹洲村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5):71-76.
[7]夏文杰.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江陵县乡村公共空间使用评价研究[D].长江大学,2022.
[8]黄熠,李祥.水东村美育空间设计评价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31(05):115-119.
[9]陈柳.一个布朗族村落公共空间的调查[J].思想战线,2008,34(S1):12-15.
[10]张婉仪.基于历史信息转译的聚落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传统村落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