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论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对施蒂纳“主体虚无”的克服——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体虚无”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界在哲学领域对历史虚无主义“主体虚无”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十分值得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对施蒂纳“主体虚无”的克服从根源上动摇了历史虚无主义“主体虚无”的哲学基础,为我们反抗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赵华美.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虚无”论及其规正理路——基于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视域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2(05):55-63.DOI:10.14182/
j.cnki.j.anu.2024.05.006.
[2](德)麦克斯·施蒂纳.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50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146页.
[4]Marx and the Problem of Nihilism.[M]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Vol.37, No.2 (Dec.,1976),第193—204页 .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1、190、311、273-274页.
[6]聂锦芳.思维能否“建构”世界: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J].学术月刊,2008.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