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荆楚文化非遗信息传承与研究
以湖北荆州荆楚文化为例,以项目“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依托,以大学生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凝练“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教学理念,确立“大学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目标,开发理论性、传习性和拓展性三类传承课程,探索“传承性学习+生活化实践”的教学方式,组建“高校教师+传承人”的教学团队,搭建“两馆+基地”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集传承课程、传承方法和传承资源为一体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初步探索一条当代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1]陈绍辉.推进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学习月刊,2018(07):26-27.
[2]纪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以荆楚文化网络传播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17(03):153-155.
[3]刘斯琴高娃.论新媒体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新闻战线,2015(24):12-13.
[4]李国英.荆楚文化的传播价值与传播策略.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3):123-127.
[5]李夏.“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包装工程,2018,39(22):92-96.
[6]连红.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研究.传播力研究,2018,2(27):27-28.
[7]刘俊梅,李勇.论荆楚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社会科学动态,2017(01):64-68.
[8]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3):120-125.
[9]肖远平,王伟杰.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以荆楚文化遗产的开发建设为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02):43-49.
[10]信莉丽.湖北省荆楚形象塑造力与传播力的现状评估——基于湖北权威发布账户文本的考察.东南传播,2018(0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