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基于德国“学徒制”经验,增强安徽省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研究
本文选取安徽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借鉴德国“学徒制”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结构与适应性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提出具有针对性优化路径的同时,提取出具有普遍参考性的研究启示,为推动安徽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EB/OL].(2014-06-22)[2022-05-11]. http: //www.gov.cn/
[2] 关晶.迈向高质量: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愿景与推进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Z1): 23-30.DOI: 10.14121/j.cnki.1008-3855.2022.z1.007.
[3] 万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推行逻辑与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4,44(12): 79-86.
[4] 鄢彬,蒋芝英.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逻辑内涵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2): 5-12.DOI: 10.13615/j.cnki.1004-3985.2021.12.001.
[5] 郭旭.德国职业教育应对工业4.0 的改革举措及启示[J].职教通讯.2021(03)
[6] 杨本富.德语文化圈国家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2): 28-33+41.
[7]韩永强,李鑫.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特征及优化路径—— 基于对2012-2022 年81 份学徒制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01): 40-46.
[8] 余雅兰,刘晓萍.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的动力反思与机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9): 45-54.
[9] 樊丽娜,徐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6): 137-141.
[10] 贾文胜,徐坚,石伟平.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改革动机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21(6): 103-10.
[11] 韩永强,刘嘉琪.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及治理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21): 21-29.DOI: 10.13615/j.cnki.1004-3985.2024.21.003.
[12] 黄文伟.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培养的制度设计研究[J].高教探索,2019(7): 103-107.
[13] 关晶.现代学徒制,向质量要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4-11-03(06).
[14] 教育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 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EB/OL].(2014-12-15)[2022-05-01].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
201412/t20141215_181556.html.
[15] 庄西真.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内涵、图景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3,(02): 96-101.DOI: 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2.13.
[16] 赵文杰.基于德国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