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物理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根据教学研究模型,基于学生学情分析和课程特点对材料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改进。通过学科前沿成果、科教融合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科交叉的思维,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对具有学科交叉知识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教学改进取得显著成效,可为同类课程教学改进提供新思路。
[1] 张晓磊,张钰伊,尹亚玲,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通识教育探究—— 以“拉伸法测定弹性材料的杨氏模量”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4,34(02):87-91+97.
[2] 石雪飞,李珂.传统工科课程在新工科建设要求下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0-82.
[3] 刘红梅, 韩永萍, 侯春娟, 等.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创新设计[J]. 化学教育( 中英文),2022,43(04):101-106.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30159.
[4] 宋娟,杨娟,唐丽永.“材料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4,(23):7-9.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423003.
[5]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2):26-35.
[6] 彭军辉,孙远洋.OBE 教育理念下“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2):157-160.DOI:10.16681/j.cnki.wcqe.202402036.
[7]罗小华.面向工科专业的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江西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3,50(19):191-192.
[8] 秦牡兰,刘万民.关于《材料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8,45(20):175+166.
[9] 乔建生.材料物理课程应用转型的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4,39(02):160-165.
[10] 陈冲,王长征,耿婉莹,等.普通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物理,2023,44(03):48-50.
[11] 冷余生,董云川.关注前沿推进创新—— 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前沿的几个问题[J].云南教育,2003,(12):4-10.
[12]ShaoxuanYang, RuoqiuDu, YihuanYu, ZhengpingZhang, FengWang.One-step electrodeposi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ransition metal ions for N-doped carbon coupled with NiFe oxide clusters: A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evolution.Nano Energy,2020(77):105075.
[13] 李志林,张正平,王峰.材料电化学工程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应对[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01):20-23.
[14] 牛斐洱,王彦平,闫浩然,等.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多维融合式创新教学的改革实践[J].天津化工,2024,38(04):130-132.
[15] 刘越,郭锐,陈伟凡,等.“双创”视域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