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9
Fall 2025
“兴发感动”说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已经成为困扰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之一。而将“兴发感动”说融入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为有效地培养他们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对此,本文就“兴发感动”说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1] 杨艳华, 奚红雨, 陈静.“兴发感动”说与传统“兴”论的关系及其审美鉴赏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24,46(08):65-69+94.
[2] 邱斯吟. 小学古诗词“兴发感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亚太教育,2024,(14):159-162.
[3] 高玉静.“兴发感动”说指导下的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嘉应文学,2024,(07):158-160.
[4] 叶嘉莹, 韦承金. 以诗词之“兴发感动”沟通中西文化[J].世纪,2023,(02):1.
[5] 赵晓辉. 诵读涵泳兴发感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学术刊),2023,(02):5-7.
[6] 舒兰兰. 语文教学中“古诗悟情”的策略[J].文学教育( 上),2022,(06):97-99.
[7]徐利华, 刘威. 从叶嘉莹对冯延巳词的研究看其“兴发感动”说的西学渊源[J].采写编,2021,(11):158-160.
[8] 迟宝东. 叶嘉莹的弱德之美与诗教人生[J].炎黄春秋,2020,(12):81-83.
[9] 周恒. 试论诗的哲学意蕴和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9):106-108.
[10] 刘宁. 韩愈与“抑遏蔽掩”之美—— “解密韩愈”之二[J].博览群书,2020,(04):76-80.
[11] 姜文茹. 叶嘉莹“兴发感动”在对外汉语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25-28.
[12] 夏德磊. 琐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J].安徽文学( 下半月),2016,(04):150-151.
[13] 许荻晔. 叶嘉莹谈小朋友学习古诗词[J].唯实( 现代管理),2014,(12):15-16.
[14] 徐铁云.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兴发感动”的审美引导—— 以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指导中学诗词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02):88-90.
[15] 林秀艳.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