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
Fall 2025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改革与创新——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对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聚焦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路径与改革实践。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如形式化倾向、资源整合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并尝试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实践教学需结合课程特点,通过“项目式学习”“情景模拟”“社会调研”“红色资源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化形式,构建“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需建立校社协同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与社会实践的教育性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的转变。本文旨在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李苏婷.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公共理性考量[J].教育评论,2024,(12):21-25.
[2]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25.
[3]冯秀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题教学模式建构及其内容整合[J].教学与研究,2013(6):95-100.
[4] 曾晓丽,杨海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2):130-134.
[5] [德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5.
[6]吴艳东.准、透、活:讲好思政课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5):92-95.
[7]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10).
[8]张志元,李玥.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3(5):72-79.
[9]汪金英,王大奇.“大思政课”视域下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重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5):149-153.
[10]冯秀军.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