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4
从学生视角看公民道德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同与挑战
笔者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320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处于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公民道德的认同与践行问题,进而探讨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认同困惑与行为转化。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虚拟空间的影响也加剧了道德判断的不稳定性。同时,传统教育模式在技术伦理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数字情境建构-主体参与激活-技术伦理互嵌”的协同育人方法,并通过实践教育与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与实践能力。此外,研究建议加强师生互动,引入“双导师制”,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同与行为转化。这些创新路径不仅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借鉴。
[1]石共文.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脱节”现象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02):100-103.
[2]李萍.论公民道德建设的性别维度[J].理论月刊,2023,(03):154-160.DOI:10.14180/j.cnki.1004-0544.2023.03.015.
[3]温丽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现实需求、目标设置与实施路径[J].高教学刊,2024,10(20):180-184.
[4]杨永清,程诗韵.致良知视域下的当代公民道德建设[J].理论观察,2021,(02):64-66.
[5]涂畅.新时代高校对话德育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9:32.
[6]蒋洋洋,唐映月.高校道德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教育向度探赜[J].现代职业教育,202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