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9
Fall 2024
呼吸双相结合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呼吸双相结合CT扫描诊断价值。方法 2023年8月-2024年8月收治6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深呼气末、深吸气末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肺功能检查。对比MSCT 检查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低于对照组,P<0.05;MSCT检查期间,深吸气相全肺容积(V)、肺气肿指数(EI)、肺气肿容积(EV)均高于深呼气相,P<0.05。结论 呼吸双相结合CT技术用于COPD患者诊断中,可作为医师定性分析COPD 依据。
[1] 徐良斌.CT与X 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作用评价[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1):2071-2073.
[2] 胡妍,刘敬芳,张焕,李艳君.CT 诊断在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9):0001-0003.
[3] 于长锁,赵希瑶.CT和传统X 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50-52.
[4] 史万旭,张永娣,朱娜,等.CT 定量指标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5):47-49.
[5] 刘云飞,苏工,廖敏蕾,等.非心电控CT 扫描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 杂志,2021,19(5):1-3.
[6] 李清蓉.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 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0):40-42.
[7]牛媛,雷禹,沈敏,等.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评估COPD 患者小气道病变[J].放射学实践,2022,37(12):1516-1522.
[8] 孙思阳.多层螺旋CT 肺功能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8):162-163.
[9] 祁清芳.呼、吸双相CT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23,53(12):47-49.
[10] 刘艳,郑国利,卜春红,等.CT 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1,44(8):927-931.
[11] 冯光,杨灵芝,纪俊雨,等.64 排多层螺旋CT 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2019,14(6):862-865.
[12] 范莉莎,陈峰,俞红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定量CT 肺功能参数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心电与循环,2024,43(1):39-43.
[13] 黄锦贤,侯东妮,谢丛意,等.胸部定量CT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24,31(2):208-214.
[14] 杨晓娜,高婷,周嘉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 定量参数改变及其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1):62-67.
[15] 张虎,高文鑫,刘华琼,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RCT 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24,45(1):41-44.
[16] 孙亚.64 排多层螺旋CT 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定量评估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3):42-44.
[17]纪蒙蒙,张晓辰,李永,等.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双相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及相关定量参数与患者肺功能相关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4,52(2):166-168.
[18] 贾永军,贺太平,张喜荣,等.宽体探测器快速扫描结合ASIR-V 在意识障碍患者胸部CT 扫描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1,19(4):383-387.
[19] 李吉超,秦舒婕,陈林,等.基于呼吸双相CT 定量参数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3):433-436.
[20] 史维雅,杭晶卿,张志勇,等.呼吸气双相HRCT成像对不同COPD 表型的定量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5):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