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3,Issue 5

Cite this article
2
Download
7
Citations
12
Views
20 March 2025

“低龄助高龄” 互助养老可持续性研究 —— 基于时间银行的价值循环

璐华 朱1
Show Less
1 重庆三峡学院, 中国
IED 2025 , 3(3), 115–118; https://doi.org/10.61369/IED.2025030022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老龄化率突破 23.81%、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低龄助高龄” 互助养老成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境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模式普遍面临 “财政依赖” 与 “参与衰减” 的双重挑战,亟需从理论层面揭示可持续性机制。本文基于礼物交换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构建 “服务交换 — 社会认同 — 文化传承” 的三维价值循环模型,系统分析时间银行模式的可持续性逻辑。研究表明,时间银行的可持续性本质是传统礼物交换逻辑与现代社会资本的协同进化,其关键在于平衡 “工具理性” 与 “价值理性”:既要通过积分流通机制保障服务供给效率,更需依托文化认同与社会规范降低制度运行成本。针对当前人口流动导致的循环断裂、数字鸿沟引发的技术排斥等挑战,研究提出 “弹性化组织设计”、“代际公平机制”、“适老化技术改造”等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 “文化适配型” 解决方案。

Keywords
低龄助高龄
互助养老
时间银行
农村养老
价值循环模型
可持续性
References

[1]李旭.生命周期视角下互助养老志愿者团队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24.
 [2]刘妮娜.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的定位、模式与进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33-141.
 [3]苗楠.差序格局理论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渊源、可及性与实践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3(08):69-73.
 [4]洪梅.“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可行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33):160-161.
 [5]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200121.015.
 [6]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杨益新.“低龄助高龄”老年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7]梁磊,郭凤英.基于“时间银行”养老平台模式体系研究及实践[J].新疆社会科学,2016,(03):133-138+164.
 [8]张文超,杨华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9,(03):33-41.
 [9]袁志刚,陈功,高和荣,等.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探索与争鸣,2019,(08):4-36+197.
 [10]韩沛锟,程瑶瑶.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政策实践与发展展望[J].学习论坛,2021,(02):96-103.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