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Volume 1,Issue 4

Fall 2025

Cite this article
3
Citations
6
Views
20 June 2025

史为今用:谢晋影片《芙蓉镇》的历史叙事

千耀 梅1
Show Less
1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
HASS 2025 , 1(4), 36–39; https://doi.org/10.61369/HASS.2025040020
© 2025 by the Author. Licensee Art and Design, USA. This article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NC 4.0) (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Abstract

《芙蓉镇》作为1980年代“反思电影”的代表,通过通俗化的叙事策略与高度类型化的人物设定,重述了“文革”历史并重建伦理。影片以情节剧的结构回应国家对“文革”的官方定性,将抽象的历史评价转化为观众可感知的、图解化的善恶对立,使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获得叙事合法性。李国香等反派形象对应“江青集团”的政治隐喻,而胡玉音与秦书田则象征个体经济与良知知识分子的道德正当性。同时,影片通过“消极合作者”秦书田的描绘,赋予知识分子在压迫下的策略性忍耐以情感厚度,从而完成政治记忆的道德洗涤。《芙蓉镇》以苦情叙事、伦理二元与情感动员实现了历史叙述的情感化转译,是新时期意识形态重建的重要文化实践。

Keywords
谢晋
《芙蓉镇》
家庭伦理剧
意识形态
References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https://www.gov.cn/
 test/2008-06/23/content_1024934_3.htm.
 [2]高屹.《历史选择了邓小平(3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17/c69113-29996144.html.
 [3]邓小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国改革信息库http://www.reformdata.org/1978/1213/2172.shtml.
 [4]毕克伟.《通俗剧、“五四传统”与中国电影》,载于郑树森主编《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5]张骏祥、丁峤.《清算“四人帮”搞反党电影的政治阴谋》,载于《“四人帮”是电影事业的死敌——文化部电影系统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发言汇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
年出版.
 [6]毕克伟.《通俗剧、“五四传统”与中国电影》,载于郑树森主编《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7]徐文静.绝望的抗争与另类的救赎[D].曲阜师范大学,2009.
 [8]赵军.《<芙蓉镇>:深藏在现实主义中的后现代创作》,《中国电影报》2021年12月8日.
 [9]荀春荣.《追忆对所谓“谢晋模式”的发难及其后果》,《忘年交书简二集专题资料汇编》.
 [10]阿真.《扫除影坛背后的不正之风》,《电影艺术》,1982,(01):4-5.

Sha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