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1,Issue 3
Fall 2025
西南地区传统泥塑的审美特征研究——以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为例
本文意在全面研析筇竹寺五百罗汉的艺术形态,并从西南传统泥塑艺术中挖掘其文化艺术价值,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理与比较等方法,全面梳理并研究其中的形象语言特点、塑造手法与色彩应用等,以期能够在当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中吸收的传统泥塑造型手法提供有益借鉴。
[1]刘昌盛.鲁西南菏泽刘氏泥塑艺术的传承、特色及价值述略[J].美术大观,2021(12):125-127.
[2]曹元飞.陕西民间泥塑的艺术特征与创新[J].消费导刊,2023(11):15-18.
[3]拉巴郑堆.聂塘卓玛拉康早期泥塑造像的调查研究[J].西藏研究,2024(1):66-75.
[4]李涵丰,潘春宇.凤翔泥塑挂虎造型基因提取及应用[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4,5(3):40-42.
[5]张文璇.元宇宙视域下聂家庄泥塑的活态传承路径[J].艺术研究,2024,7(4):162-165.
[6]武小寒.文化传承视域下的传统民间泥塑审美与应用[J].玩具世界,2024,10(1):76-78.
[7]罗梓豪,谢少威.藏式泥塑面具的艺术特点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3,9(15):66-68.
[8]吴薇,林思桐,张国燊,等.数字赋能大吴泥塑非遗经济转化传承路径研究——基于潮州市大吴村的调查[J].中国高新科技,2023(4):157-160.
[9]杨田莉,钱凤德.河南传统彩塑”泥泥狗”的美学特征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21):173-176.
[10]乔韵可,陈杉.西学与民俗:华西协合大学口腔教学泥塑考释[J].装饰,2024(2):88-92.
[11]董书羽.大班泥塑活动:美丽的红沙湾[J].早期教育,2023,10(39):24-25.
[12]孙超.临真细腻夺天工,淮泥捏出百样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淮泥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0-0.
[13]阳新.简述南北朝造像中的菩提树造型特征[J].雕塑,2023(6):90-91.
[14]高慧,孙怡萌.从明代泥彩塑造像伯禽像看中国古代雕塑魅力[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5(18):129-132.
[15]李涵丰,潘春宇.基于眼动实验的凤翔坐虎造型基因提取及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37(1):42-48.
[16]段帅斌,梁雅明,叶梦瑶.泥咕咕传统信俗审美到现代艺术生活美学的流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4(5):46-4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