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3,Issue 2
侵华日军化学战史料知识库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
侵华日军化学战史料知识库的系统性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可谓是一项兼具历史价值与教育启迪意义的重要课题,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留存历史记忆,并为历史教育及和平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撑。在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史料收集与整理、技术处理与数字化、历史解读与价值判断、教学应用与伦理平衡等核心难点,其中史料的跨国收集与多语言处理等问题尤为关键和突出。本文即立足于侵华日军化学战史料知识库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历史准确性、教育导向性及技术适配性原则,并采取史料分级与分类、知识整合与展示、质量把关与规范使用等方法探究其具体的教学应用路径和发展策略,为开展历史教育,培育具有和平意识的新时代接班人提供重要资源,并促进相应的学术研究深度。
[1] 金千姿,林兴啟.文化地标性建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以河上镇侵华日军罪证史料博物馆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4):90-92.
[2] 彭韵筑,张一凡,叶瑞恒,张景源.“慰安妇”公共创伤记忆的数字化构建——以“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AR故事地图”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0,40(11):68-79.
[3] 张建军.从“回应”到“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筹建及功能扩展[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0(3):16-27+137,138.
[4] 周东华.1940年宁波鼠疫“敌机散毒”考[J].史林,2020(6):103-114+217,218.
[5] 贾明秀,李宝航.新解密伯力审判档案研究的数智化实践与前瞻[J].学理论,2024(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