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me 2,Issue 5
Fall 2024
共青团视角下边疆师范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
边疆多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因其学生主体由大量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组成,且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将投身于边疆少数民族州市县的教育工作,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基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如党的民族理论课程课时有限、在课程思政中精准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入点不够明确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共青团工作的角度切入,探讨通过加强团支部建设、创新团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展示成功的团学案例,以及重视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背景的团学干部等方式,探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目的在于激励边疆多民族地区的青年大学生,使他们能够举起爱国主义的大旗,勇敢承担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共同致力于构建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
[1] 李明月.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2.
[2] 蒋梅.云南抵缅村寨少数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22.
[3] 孙鹏.意蕴·成效·路径: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三重境域[J].新疆社科论坛, 2022(4):24-28.
[4] 范琳俐;王冰喆.西藏高校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实践[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3).
[5] 卢佳秀.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帮扶[J].中国军转民, 2024(14):109-111.
[6] 沈涛.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共进路径研究[J].经济师, 2020(12):2.
[7] 吕潇俭.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青海省高校为例[J].吉林教育, 2024(17):18-20.
[8] 朱月.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J]. 2021.
[9] 沈宇.云南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10] 何克奎.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2022(12):18-21.
[11] 宋嘉萍,刘晓敏.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提升策略与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6):129-131.
[12] 刘在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例[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1):3.
[13] 窦宁.政治文化视角下民族地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14] 陈燕.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评《广西边境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24(5):I0015-I0015.